adidas跑步鞋系列 阿迪达斯 Response 3跑鞋评测
翁小米且 / 2016-11-07
首先感谢速尔跑步互动举办的众测活动和用户平台,让许多跑友不但可以试穿最新款的跑鞋,还能将自己的试穿体验分享给其他人,与大家一起讨论,让大家在跑步锻炼之余还能够与其他跑友有“鞋念”的思想碰撞的机会,实属难得。这次笔者参加了Adidas Response 3评测,并幸运的入选。速尔跑步的编辑还是非常贴心的电话我和我确认尺码,中间交换了双方的穿鞋历史后,我决定选了常穿的US9,CHN265。在收到鞋子之后与编辑沟通,编辑强烈要求“真实客观评价”,所以本着此思想指导,将这双鞋子的个人穿着体会,分享出来,以飨各位跑友。
第一节 个人资料
年龄:32 性别:男 身高:170 体重:68KG 职业:坐办公室的
跑步水平:一般跑者。每周2-3次,周跑量在20公里左右。
其他兴趣爱好:足球(球龄17年)
赤足长度:26.2CM 宽度:10.5CM 维度:25.6CM (左脚) 正常足弓
脚型:内旋不足
平时鞋码:US9 UK8 JP270 各品牌EUR各有不同,就不参考了。
近期穿鞋历史:Adidas Pureboost ZG,Brooks Ravenna5
个人表述:由于笔者的脚是黄金码中的黄金码US9,且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过各种sample的鞋子,很多新的款式出来,就上脚尝鲜测试,现保有各种鞋子数量在40双以上(还有30多双不同款式的鞋垫这种事情我会说?),之前穿的较多的篮球鞋,但随着膝盖受伤不再打篮球,这几年穿的较多的是足球鞋和跑鞋、休闲鞋。由于前几年穿NIKE AIR REJUVEN8 鸟巢那款free底跑鞋严重扭伤脚踝,改变了自己对鞋子“轻软舒适“的要求。现在对鞋子要求”大底要硬,中底要软,后跟支撑要够硬,中底最好有抗扭转技术,鞋垫渣不要紧我自己可以换“。
第二节 Adidas Response 3静态目测感受
1、开箱。我喜欢这种开箱随手照一张,有那种第一眼的感觉。第一眼给笔者朴实无华的感觉(可能因为配色)。
2、外侧。依旧朴实,连标志性的侧面三条杠都没有。但是脚踝处明显有一些臃肿,一会儿我们再看看细节。
3、内侧。嗯,三条杠来了,也可以确认鞋子的boost材料没有完全填满整个脚掌。
4、正面。依旧朴实无华
5、后跟。很厚实的boost材料,而且很明显可以看出鞋底较为宽大,后跟宽出鞋身很多。且在阿迪的跑鞋历史上,这种横且宽的提拉绳也是较为少见的。虽然目测后跟很高,但是实际有带支撑片的高度并不是太高,可以从图中的弯折处看到高度。在实际跑动过程中,没有感觉到支撑片有给脚踝带来任何不适。
6、大底。大底和之前多款UB等跑鞋差不多,但是不带adidas看家的tursion system防扭转技术和最近很多人信仰的Continental马牌橡胶。Response Boost 2 有着横贯整个中底的TPU材料的tursion system令人印象深刻,这次Response3采用和UB差不多的大底不知作用如何。这张图很明显看出鞋的整体较为宽大。
5、俯视。依旧无亮点啊(泪目ing),属于较为传统的设计,脚趾处采用热粘合材料进行保护,鞋舌连接处和鞋带孔两侧也是热粘合加缝线。且终于在鞋子外观上出现了唯一一个整体的logo。鞋身大面积采用网眼布材料,应该是普通版本的(上一代有出过带TECHFIT技术的版本)。
6、鞋码。US9,UK8.5,CHN265。尺码较为奇怪,正常US9配UK8比较正常吧。事后的穿着告诉我,这个鞋子真的挺宽的。
静态目测感受综述:这是一双从外形到配色(单指此配色)上都比较传统的跑鞋,且低调。鞋身大面积采用了流行的热粘合工艺,外观一眼就知道它有带boost材料,但是从配置来说,和旗舰级的还是有一定差距,比如旗舰标配的tursion system和Continental马牌橡胶都没有,当然相对于UB和EB,它的定价也不是顶级。但是有一点我还是忍不住吐槽:全鞋身没有带任何反光材质的部分,不要说3M啊,普通的反光片也没有,从追求细节的角度来说,这鞋子夜跑特么不安全!
第三节 adidas response 系列细节描述
1、鞋头。整个鞋头都采用热粘合工艺,在保证了保护性的同时,提高了脚趾弯折的舒适度,同时降低了采用其他材料带来的重量增加。(溢胶部分请自动过滤)
2、身份牌。以往UB、EB还有其他adizero系列都是将鞋款名字写在后跟部位(貌似写在后跟是国际惯例),这次adidas response 3跑鞋写在了鞋舌里面。符合我闷骚的性格。
3、内侧弯折处。为什么要将这个地方单独拿出来说?因为这个地方,最容易磨脚,也最容易影响舒适度。我们说的“脚感”由很多个方面组成,在弯折的时候,脚背和脚底没有压迫感和异物感是很重要的。response阿迪达斯2016,这个弯折的部位没有多余的走线,用一个热粘合将前后两种不同材料的拼接线压在了一起,简单的处理,极大限度降低了异物感。实际穿着时,也确实没有被硌的感觉。
4、鞋垫。渣。普通的EVA发泡材料。这方面adidas显得很没有诚意。亚瑟士的产品大面积的使用othlite材质的鞋垫,既能不变形,又能吸汗,相比EVA材质这种容易被踏扁且导热系数及低的材料,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啊。(关于othlite、EVA、PU、MD这几种材质的不同和适应性,可以再开个长篇了。下次有机会吧啊哈哈哈哈哈)
5、脚踝处外侧。直观感觉是最后一段鞋垫没有简单的穿过鞋带孔,而是在外侧一个尼龙带热粘合材质绑带上穿过,以增加脚踝部位的包裹性。但是当我把鞋子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的时候发现,这个绑带上下两端都是用车线缝死固定住的,也就是说,response 阿迪达斯实际上对包裹性的影响不大,但在穿着过程中,没有感觉到脚踝的松动。
6、重量。Adidas Response3( JP270左脚单只不含鞋垫)296克...对比来看Response3确实沉不少,加上我用自己习惯使用的近30克的PU材质的鞋垫,实际穿着大概330克左右,在大量运动鞋追求轻量化的时代,这个重量简直不可饶恕啊。
第四节 阿迪达斯跑鞋上脚实战
ROUND 1 塑胶跑道
周天上午第一次开跑,参加本地的业余联赛,由于XX原因,在30分钟后被换下,坐在场边无聊,就去后箱翻出鞋子,原配鞋垫的状态下开跑。然后发现磨脚了!!!磨脚了!!!磨脚了!!!!可能由于鞋子略微长了一些鞋垫的这个足弓位置上翘的部分,刚好磨到我前掌的弯曲部分(图中手指所指处),因此中途放弃。
ROUND 2 公路跑
吸取了上次教训之后,周一到周三白天,我都换上自己的鞋垫在暖鞋,争取在跑的时候把boost的状态踩出来。这次是周三下班回家,从单位出发后跑回家,由于受限路面上的红灯,跑跑歇歇的,所以配速不是重点,重点是距离。
ROUND 3公路跑
经过实操和踩开之后的周五晚上,来一次实测吧,数据如图,全程等了一次红灯,其他正常跑完。前后三次加起来完成原先计划公里数。Boost的缓震名不虚传,踩下去的时候能软,但是又能将力道顶上来。”Endless”绝非虚假广告。宽厚的大底虽然不带马牌橡胶,抓地依然没有问题。
第五节 adidas response 3测评总结
单从性能跑鞋角度出发,一言蔽之,如果不是adidas跑步鞋系列,boost的缓震技术,Rsponse3就是双平庸的跑鞋。
以下想到啥说啥
槽点:
1、作为各种技术当道的时代,一双跑鞋的科技含量是很重要的,tursion system和Continental马牌橡胶没有,我忍了。但是,比科技含量更高的是实用性,就从不带反光条这点上,就应该扣分。
2、可能是为了让用户更好的体验到boost的缓震(比如UB的无鞋垫设计),用了比较轻薄的EVA材质鞋垫,就笔者个人喜好而言,这个也是个槽点。
3、太重,太重,太重。
4、可能因为鞋内空间较大,我感觉略微偏大码一些。从实用性角度来说,我的建议是大家按照正常尺码来购买,如果太大,就换双厚一些的鞋垫,再穿厚的袜子就很完美了。
优点:
1、鞋楦很宽,鞋内空间很大,容差性比较强,比较适合亚洲人肥脚较多的情况。
2、外形低调,符合我这种闷骚上班族的气质,在工作场合穿着也不显得突兀。
3、Q3上的新款,现在略微有些闷,但是天气再凉快些,应该更为舒适。
4、大面积采用网布和热粘合工艺,这是一种面料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