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轻量化鳌太之行

小羽 / 2017-03-07

提示:轻量化配置因人而异,本篇仅供参考,装备用前请测试,使用需谨慎。

今年LZ和基友们准备去新疆自虐,为了测试装备,拉练队员,于是又想不开端午去走鳌太了,经过去年的实践,今年继续轻量化出行,本来打算把除水外背包重量控制在8公斤,最后还是因为怕死多带了1公斤食物和卫星通讯设备,最终背包重量接近10公斤。

图:一路受尽吐槽的“雨伞哥”

图:LZ和背包(脸都给大风吹肿了)

图:装备全家福

1.霉菌L6 GTX paclite   2.始祖鸟GammaLT  3.迪卡侬超轻羽绒服 4. Dexshell 防水袜   5.睡衣   6.迪卡侬速干毛巾   7.面巾纸*6   8.洗漱套装   9.NH蛋槽裁剪版   10. 鲍尔芬护膝   11.OR脚套   12. 药包   13. 迪卡侬个压缩小腿套   14. 田野热核睡袋   15.DIY Tyvek 露营袋   16. 懒猫单人金字塔   17.热缩膜地布   18.炊具系统   19.水具和水处理系统   20. 北斗盒子和充电器   21. DIY cigs 太阳能充电纸  22. 松脱核心腕表   23.虎牌梦重力保温杯300ml   24. 食物   25.山与道mini背包   26.  Euroschirm swing 徒步直柄伞   27. DIY外锁超轻碳纤维登山杖   28. 山鹰带袖双硅雨衣   29. Brooks Cascadia 10 越野跑鞋

另外还有部分装备没有列出:相机,手机,短裤,pata C3内衣等。

第一部分: 着装

衣服是使用率最高的,所以放在第一部分说。

防风据水层: Arc’teryx  Gamma LT (s码 500g)

排汗层:pata C3()

中间层:迪卡侬超轻羽绒(250g)

下身:短裤+霉菌L6 GTX paclite(360g)

鞋:Brooks Cascadia 10(44码700g)

保护:迪卡侬压缩小腿套+鲍尔芬护膝

睡衣+应急内衣:轻薄化纤衬裤+轻薄速干短袖(250g)

外层:以前经常穿皮肤风衣,抗风性比较差,因为比较薄,在强风下带走热量的速度也很快,这次换成了软壳,我有几件软壳,包括gamma MX和大象软壳,除了这件都是内植绒的,根据经验,内植绒的不太适合鳌太,因为水汽大,经常下雨,万一湿了很难干燥。Gamma LT是轻薄款,经过先前测试,也看了其他驴友的测试,抗风性和据水能力还是不错的,配合雨伞,这次全程穿着,从20度左右到0度左右,只需要更换中间层就能适应鳌太所有温度,这次鳌太行进中我很少停下来换上衣,只有一次傍晚在大雾与大风(5-6级)中我感到有一点冷,停下来穿上超轻羽绒便无事了,个人感觉Gamma LT把防风和透气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图:“短裤哥”和GammaLT

关于拒水性,我认为还是不错,gamma LT的防水并不是强项,只能表面拒水,我穿着它在水窝子附近小雨下坚持了接近1个小时并没有浸湿,说明据水处理做的很好;在其他路段遭遇中雨加4-5级风,只用雨伞做主力防雨,gamma LT作附加防雨,效果感人,只有肘部湿了一点,干燥的速度也很快,所带的雨披成了摆设。还有遭遇小雨加冰雹的时候,软壳也没什么压力,可见其更适合在固态降水的环境使用。

说到一件衣服,我认为舒适性尤为重要,gamma LT面料弹力很好,且是立体裁剪,丝毫不影响攀爬动作,在爬大石头时游刃有余,它还有一个舒适的宽大的兜帽,大到可以兼容头盔,舒适到什么程度呢?戴上就像没戴一样,丝毫没有裹的压抑的感觉,转头的时候也不会影响视线。如果风大,还可以调节收紧绳来调整帽子的大小,防止凉风灌入,这个兜帽是整件衣服中我最喜欢的设计。

走鳌太要爬石海,有时候会在粗糙的大石头上蹭来蹭去,官方所描述的,这件软壳的耐磨程度非常好,所以我也没有刻意的去避免与石头亲密接触,一趟下来,无任何磨损。与背包肩带接触的肩膀位置,和经常被石头摩擦的袖口位置,也没有任何磨损痕迹。

关于码数:本人174cm 60kg的纤细身材穿S码略宽松。

优点:1. 非常耐磨  2.透气性和防风性的平衡  3.精良的做工  4.穿着舒适  5.宽大舒适的兜帽   6.拒水处理做的不错 7.好看

缺点:1. 有点贵 2.稍重

中间层:迪卡侬超轻羽绒服。中间层我是很少穿的,只有早晨8,9点前和晚上到营地才会穿,鳌太白天的温度从10度到20度之间,这时候软壳和内衣提供了足够的动态保暖。到晚上温度会降低到5度以下,早晨温度在0度左右,需穿上超轻羽绒服。

这次大部分时间是在穿短裤,有小腿套和护膝(类似于压缩裤的感觉),很少觉得冷,但看着很冷,所以有人叫我奇葩,也有人叫我短裤哥。我不喜欢裤子拖拖拉拉的感觉,户外的裤子大都肥大,让人走起来没有一种畅快的感觉。在行走过程中,只有遇到很冷很湿的时候我才会换上GTX雨裤。

鞋子继续越野跑,轻量,抓地力强,速干,带上防水袜,也不用担心下大雨,brooks这款鞋底比起去年穿的NB1210硬不少,舒适性欠佳,但不容易湿,抓地力和稳定性强不少,一趟下来也没有太多磨损。打算以后更换一下鞋垫,原装鞋垫太次了。

睡衣是可有可无的,但是我喜欢干净入睡,不喜欢黏糊糊咸湿湿的感觉,所以带了化纤内衣,总重250克,也可以当作应急内衣,算作一个备份。

衣服的缺陷是明显的:没有备用的保温层,这意味着在极端天气下,衣服湿透我可能会处于一个危险境地,我的处理方法是增加了防雨措施,一把雨伞,一件带袖雨披,一件据水外套,外加在帐篷里衣服有bivy的保护。当然,我的办法仅供参考,没有100%信心应付极端天气,还是多带一套抓绒吧。

第二部分  睡眠系统

睡觉关系到体力恢复,心情好坏,露营装备也是所用装备最重体积最大的部分,所以再说这一部分。

帐篷:懒猫单人金字塔

重:350克(含收纳袋)

附件:8根U形地丁+DIY登山杖A形连接配件约110克

优点:1. 轻 2.做工精致 3.收纳体积小 4.高度不错

缺点:1.小 2.无风绳 3.工期长 4.绿色招虫子

图:绿色帐篷是懒猫单金

懒猫单金的原型是 MLD solomid, 但懒猫版无风绳拉点,这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地方,意味着少了一些空间,从抗风角度讲,超小型的金字塔风阻较小,取消一根风绳后会有一定影响,因为有了A形登山杖对背面的支撑,抗风应该不是致命的问题。小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落地,减少与地表空隙,增加耐候性,虽然不及大金,但也是令人欣慰的。但最后我还是怕有强风暴雨把睡袋弄湿,所以带了一个bivy。

图:第一天就这么开着帐篷门睡了一夜

值得一说的是DIY的登山杖连接件,包括地面部分重30克,能让帐篷更加稳固,搭建出更有型的效果。

露营袋:DIY Tyvek bivy

重量:150克

优点:1. 轻 2.廉价 3.收纳体积小 4.增加耐候性

缺点:1.耐用度 2.不防水

露营袋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LZ用无底睡袋,露营袋可以极大的增加保温性,而且还可以防止从帐底空隙吹进来的冷风雨水和帐篷冷凝水。我DIY的露营袋是用透气的特卫强做的,用VHB粘合,立体裁剪,克重大概在42克每平米,不能防水,只能据水,所以不能单独使用。露营袋的另一个作用是让枕头不乱滑,类似于把枕头放到木乃伊睡袋里的效果。

图:白色的bivy和灰色的热核睡袋

睡袋:田野热核无底睡袋

绒量:520g

蓬松度:900

总重:720g

优点:1.轻 2.绒质量好 3.面料不错

缺点: 稍贵

田野的睡袋从用料和做工来说都不错,用这个睡袋前5天都睡的很舒适,有几次裸睡都很爽,配合露营袋也完全不用担心凝水会把睡袋打湿,但到第六天我在2爷海扎营的时候,潮气太大,第二天一早被冷醒,发现睡袋被潮气影响严重,蓬不起来了,特别是脚冷,看来准备一个羽绒脚套是有必要的。

垫子: NH蛋槽+山与道超轻小垫子

重量:250克左右

NH蛋槽是个便宜货,被我裁剪成了130cm长的木乃伊形,方便与无底睡袋配合,脚部是用了山与道mini的背板,实际是一个90cm长50cm宽的超轻泡沫垫,我对折了一下用在脚部隔热。这次的蛋槽垫子,观察发现发泡密度小,气孔大,可能保温不是很好,但是还比较舒适,没有遇到背凉的情况,比起去年用的R4.0的充气垫,保温性肯定是打折扣的,好在端午不是很冷。

枕头:衣服+收纳袋

地布:热缩膜

一块塑料布,类似gg出品的那个塑料地布,不到50克,国内earthgear出品,20元左右,完全不透水不吸水,一路下来无损坏,比较满意。缺点是太短(2m)。

图:地上的塑料膜就是地布

图:金字塔内的营地生活

图:在帐篷里听雨

第三部分 炊具与水具

烹饪系统: DIY 微压酒精炉(8g)+ DIY火山锥结构钛挡风板(22g)+450ml钛杯(70g)+铝箔锅盖+塑料碗+迪卡侬塑料餐具

图:正在烧水的火山锥酒精炉系统

这一套的组合类似于去年,但更换为火山锥结构,外壳山寨了Trail Designs Caldera Cone cooking system,用0.1mm的钛片制成,比起去年的炉子,这个更轻更抗风更省酒精,但功率低了。5分钟能烧开400ml水,消耗酒精9毫升(约7.2克)。我带了320-330毫升95%乙醇,6天实际使用250ml左右。如果不是帮别人点柴火和柴火炉,还能剩更多。另外这个锥形外壳还可以用作柴火炉。酒精炉还是微压式,附加一个火力调节片,在低海拔高温下放上调节片,高海拔低温下不用调节片,可以将火力压制到一个合适的范围,增加燃料效率。锅就是一个450ml钛杯,只用来烧水。

图:高火力模式下的酒精炉

图:低火力模式下的酒精炉

吃饭的塑料碗是进口果冻的小碗,很轻很结实,配合密实袋(或者山之厨的袋子)用,容量还是不小的。最后我还是推荐山之厨的袋子,够结实,不占地方,可以多次使用,碗什么的,完全没有意义,下次不带了。

图:虎牌保温杯、火山锥酒精炉系统和脱水食物

水具:伊利冰激凌塑料杯子 + 1L软水袋*2 + 500ml软水袋 + sawyer mini套装 + 虎牌梦重力300ml保温杯(130g)

因为要追求轻便和超小的收纳体积,所以用了软水袋,500ml的小袋子挂的腰带和胸前方便饮水。有人喜欢用矿泉水瓶子也是没有问题的。净水器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标准配置,去年也说过了,非常好用,值得一提的是反冲管最好还是带一下,如果有特殊情况能帮助从水坑子里取水。虎牌梦重力保温杯不错,只有130g。虽然小,但对于我这套配置算是够了,早晨烧开的沸水装进杯子里,路上把热水倒一部分到小软水袋里,和冷水混合,水就是温的。当然,我出汗少自然喝水也少,这与超级轻量化有关,也与遮阳有关,相关内容请参考非必需品部分的太阳伞。伊利冰激凌塑料杯子带一个盖子,结实轻量,早晨冲牛奶麦片泡钙奶饼干,中午来一杯果肉果汁,晚上喝一杯热巧克力,都靠它。

第四部分: 背包和收纳

背包: 山与道mini

背这个包主要是因为喜欢,装备超轻化之后背包的选择可以很随意,一个很轻的包和一个有舒适背负的包都是可以的。山与道mini出自日本著名UL包匠夏目之手,做工精良,包体自重在300多克,附加一个半身长的垫子后400多克,容积在25-30L,由尼龙和X-pac制成,有一定的防水效果。Mini没有传统背包的重心调节带,这在很多超轻包上都是没有的,我自己给加了一根,舒适性大增,腰带增加了一个缓冲垫,同时加了2跟粗松紧带作为相机挂点,相当方便。关于舒适性,这个包设计负重在8公斤,实际就是这样,我第一天10公斤左右就感觉舒适性稍微欠佳,所以对于我的装备情况,这个包更适合走不超过4天的线路。

优点:轻、做工好,设计合理、好看且低调

缺点:负重能力低、腰带过细、贵、难以买到

图:山与道mini 和 cuben fiber 胸袋

附包:DIY cuben fiber 胸袋

有人喜欢用腰包,我不喜欢,因为和背包腰带贴的太近不舒服,另外有些腰包容易挡视线。大多数世面上的腰包很重,也不防水。我自制的cuben胸包用1.43的粗笨纤维3号YKK防水拉链和3M VHB双面胶制成,部分位置用1mm大力马绳作为加强筋,全重22克。主仓全防水,用于装手机,面巾纸,证件等怕湿的物品,小袋鼠口袋不防水,装路餐,沿途产生的垃圾等。Ps. 部分材料采购于酱铺。

优点:轻、全防水

缺点:造价贵,民工范

背包防水:黑色垃圾袋

轻,便宜,好用。

第五部分: 其他物品和非必需品

图:烈日下的惬意(感谢模特如果姐)

图:LZ在伞下看风暴,此时已经开始下起雨夹冰雹

这一部分虽然放在最后,但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我拿几个典型来说,第一是雨伞,Euroschirm swing直柄伞,这把伞是大名鼎鼎的Golite chrome dome的原型,自重230克,不轻,但市面上很难找到这么一把防晒指数高,强度高且相对轻量的伞了。以前有过一把雪峰伞,140多克,防风性很差,防晒降温效果也不好。这次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打伞,挡风挡雨挡太阳,谁用谁知道。伞的好处我可以罗列以下几点:

1、良好的防雨效果,比起雨衣来说,伞不闷,更灵活,不会像雨衣和冲锋衣那样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在数次下雨行进的过程中,打把伞,上身只需要穿着一件始祖鸟gamma LT软壳,下身穿霉菌L6 gtx paclite 冲锋裤就可以达到很舒适的效果。刚下雨的时候,看到大伙手忙脚乱的穿雨衣雨披,我只需要淡定的撑开伞就可以了,一会雨停了,大伙又开始下包脱雨衣,甩雨衣,这时候我只要花2秒钟把伞收起来就可以了。

2、变态的防晒效果,用防晒霜,戴帽子虽然可以防晒但效果捉急,降温效果=0。伞在提供防晒的同时还可以降温,降低体表蒸发,让我一天少带不少水,这抵消了伞的重量惩罚。

3、扎营的时候为背包提供临时防雨。

4、休息的时候可以挡风。

5、在烈日下提供惬意的午休空间。

6、降低体表温度,皮肤表面蒸发,减少出汗,参见第二条。

坏处:

1、不能用登山杖,这点可以克服,就是用绑带把伞固定到背包肩带和腰带上,但个人不是很喜欢。

2、需要根据风向,风力握伞,有一次我在过垭口时,突然一阵大风把伞掀翻,直接断了一个伞骨链接扣,这就是没有把握住风向,握伞错误的结果。

3、大风时请谨慎,伞会增加风阻,可能在某些危险路段会增加危险性。

4、回头率太高,因为这把伞,我听见对讲机里别的队里讲有个奇葩在鳌太打伞。而且还多了个外号:雨伞哥。

非必需品第二是DIY的cigs充电纸,功率5W,重量80克左右 ,柔性,强光下实测电流500-700mA之间,行进状态下300-500mA之间。配合小电池的容量的智能手机(比如iphone)做导航非常好。

图:太阳能充电纸正在夕阳下给队友的移动电源充电

第三是北斗盒子卫星短信机,自重200克,同时也是5000mah的移动电源,但必须开机才可以给手机充电,属于应急功能,带这个是为了保证团队安全,也让队员家属放心。卫星信号很好,把天线斜着对准南方,搜星基本30秒内,躺在帐篷里都能发短信,入这个主要是被海事电话折磨够了,海事动不动就没信号,话费也不便宜,北斗盒子免使用费,重量和体积相比前者小很多,还是很赞的。

图:北斗盒子和古董手机兼容良好

第四是登山杖,登山杖放在其他里是因为我这次很少用它,它已经沦为了搭建金字塔的工具了,在轻装的前提下,走大多数路段登山杖有点多余,特别是过石海的时候,它只能有相反的效果。我的登山杖是DIY的碳纤维登山杖,单根自重145克,三截收纳体积较小,泡棉把,实木头,显得不是那么屌丝,金属杖尖,强度有保证。Ps. 部分材料采购于老T。

第五是照明,灯这次带了2个,15克的fenix hl50,是8264币换的,8lm泛光,用作帐篷灯。还有一个是10克nitecore tube,可充电,45lm无极调光,亮度高,泛光好,走夜路很爽,最亮续航1小时,实际用三分之一的亮度走夜路就可以。

图:下午茶后的小憩,队友摄。

路上摄的几张美图~

图:水窝子清晨的日出和高山杜鹃

图:LZ小队营地一角

图:风和日丽的下午,感谢模特明月

图:野花与群山

图:下午的惬意时光

图:行进!麦秸梁!

图:露营军团